VIP标识升级VIP | | 手机B2B WAP手机版 | 无图版 | RSS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其它资讯 » 正文

印度高温炙烤、巴基斯坦高温持续、西班牙发布高温警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5 查看手机版   浏览次数:1500
印度高温炙烤、巴基斯坦高温持续、西班牙发布高温警报、墨西哥高温天气来袭近期,多国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的新闻屡见报端。极端高温除了影响民众生活,还会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冲击,进而加剧农业、能源化
 印度高温炙烤、巴基斯坦高温持续、西班牙发布高温警报、墨西哥高温天气来袭……近期,多国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的新闻屡见报端。极端高温除了影响民众生活,还会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冲击,进而加剧农业、能源化工、航运等市场价格波动。
 
业内人士表示,极端天气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主要在于农业和能源领域。投资者可根据极端天气发生时间,寻找产量或消费量可能受到影响的对应地区对应农作物或能源等大宗商品进行交易。对于担忧原料商品价格上涨的投资者而言,可关注天气指数类衍生品风险管理产品,或运用期货及期权工具,锁定采购成本或对冲用能成本攀升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稳健经营。
 
高温天气肆虐
 
据央视新闻近期报道,包括印度、巴基斯坦、西班牙、墨西哥等在内的多个国家正在遭遇高温恶劣天气袭击。5月29日,印度德里地区蒙盖什布尔气温监测站记录到52.9℃高温,创下德里地区最高气温纪录。但印度气象局官员在6月1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在德里地区蒙盖什布尔气温监测站所录52.9℃的高温数字有误,比实际温度高出3摄氏度,实际最高温度为49.9℃。
 
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全球气温创下175年来同期新高。此前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业内人士表示,若高温天气形势持续恶化,2024年很可能取代2023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就我国而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展望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华北、华东北部和南部、华中南部、华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近年来,极端天气愈发频繁,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周昱宇表示,多种研究证据表明,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升高,极端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会大幅提升。
 
广州金控期货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程小勇认为:“全球气候议题已迫在眉睫,极端天气正在影响着世界各国民众的生活,也会对经济活动造成重大冲击,例如粮食安全和能源问题,从而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多行业或受冲击
 
根据以往经验,极端天气通常会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扰动,农业、能源、航运方面均可能受到严重负面影响。
 
就农产品市场而言,极端天气带来的供应端冲击是最大的威胁。在国际市场上,以小麦为例,由于俄罗斯等主要出口国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分析机构大幅下调其产量预估。此外,热带农产品如咖啡和可可也面临类似的风险。花旗认为,如果巴西和越南普遍出现恶劣天气和生产问题,星巴克等公司青睐的高端咖啡豆——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在未来几个月内就有可能跳涨约30%,达到每磅2.60美元。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极端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范围最广、影响面积最大、发生频率最高,在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中,旱灾在我国造成的损失高达62%。
 
周昱宇表示,绝大多数农作物对极端气候都很敏感,如大豆、菜籽、棉花、甘蔗、花生、小麦、玉米等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中的特定生长时期对极端气候敏感度很强,如正逢开花期的红枣和苹果、长期高温干旱天气将影响棕榈树生长,以及持续性降水将影响橡胶的割胶工作等。
 
能源方面,高温也将影响石油生产市场的多个环节。Hartree Partners高级顾问、前花旗商品研究部主管Edward Morse表示,今年夏天,对整个(石油)世界来说,最大的风险不是俄乌、巴以冲突,而是墨西哥湾的飓风季节。此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需求可能由于制冷需求攀升而大幅增长。花旗4月发布的预测报告称,酷热、飓风以及干旱加剧导致拉丁美洲水力发电减少等,可能会使天然气价格飙升。
 
极端天气还可能扰乱全球航运。“海洋变暖会改变洋流,并间接改变风暴路径,进而影响船舶航行。”一德期货宏观经济分析师车美超表示,极端天气可能引发运河干旱,这意味着每天必须减少允许通行的船舶数量以及下调船舶通行的吃水深度,否则将直接造成船只拥堵或者停止运河通行,对运力供应链形成损害。
 
在程小勇看来:“极端天气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主要在于农业和能源领域,对于其他工业品的影响在于暴雨等洪涝灾害引发的运输问题,并不会持续太久。”
 
提前布局
 
除了高温天气,有研究表明,未来可能会迎来新的气候模式。
 
世界气象组织(WMO)6月3日发布报告称,在2023年至2024年前几个月造成全球气温飙升和极端天气的厄尔尼诺现象有结束的迹象,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
 
徽商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刘冰欣表示:“拉尼娜现象对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极端天气爆发时可能带来高温、少雨天气,进而造成作物产量下滑、产需缺口扩大化,引起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刘冰欣回顾了以往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情况,其中最令其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2022年,期间以油籽、谷物为代表的全球农产品,均经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
 
刘冰欣还对比了近30年较为显著的五次拉尼娜气候爆发时对农产品的影响。“在厄尔尼诺现象转为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各农产品主产国的产量增速明显放缓甚至下降,而在次年有所回升,但不同的农产品单产和价格却有不同表现。”刘冰欣表示。
 
极端天气频发之下,嗅觉敏锐的投资者已开始提前埋伏潜在的机会。周昱宇表示,可根据极端天气发生时间,寻找对应地区对应农作物或能源等大宗商品,在当期可能因极端天气而受到产量或消费量边际变化的影响进行交易。刘冰欣也表示,在全球天气模式过渡期间,即从厄尔尼诺现象模式转入拉尼娜现象模式中,全球极端天气频现,会对不同区域的农产品产量构成一定的威胁,建议中长期关注通胀预期变化,操作方面建议以逢低布远月合约多单为宜。
 
对于担忧原料商品价格上涨的投资者而言,程小勇表示,需关注极端天气对农产品和能源价格带来的冲击,提早做好价格上涨的风险对冲。对于农户而言,需要关注极端天气带来的减产风险,可以关注天气指数类衍生品风险管理产品,例如基于“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的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产品。对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而言,需要关注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原材料采购风险,运用期货及期权来锁定采购成本或建立虚拟库存。如果能源价格上涨,工业企业可以运用原油、天然气等能源期货及期权对冲用能成本攀升风险,进而保持用能成本稳定,实现企业稳健经营。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切它网B2B平台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 联系 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最近更新
精华推荐
点击排行
公司新闻
 
 
内容声明:切它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内容由店铺经营者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点此联系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隐私保护 | 付款方式 | 商人社区 | B2B大全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昌龙网络科技(工商执照:91110108563650744D)网站联系邮箱:
©2006-2017  QieTa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qieta.com.cn.
京ICP备06040658号-15 ,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