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更是国家战略路线。我国已经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第一大国、消费第一大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几个数据: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44万辆,比去年增长30%,渗透率31%;2024年这个数据将达到1300万辆,增速接近40%,整体渗透率也接近40%。
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占全球新能源车63%,其中12月已经接近70%,产销都是全球第一。
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77.6%,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今天盘后最新数据,3月新能源车出口12万辆,同比增长70.9%,环比增长52.8%。
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出口驱动力,所以未来如何维持这个战略地位,深挖产业护城河就显得很关键。
新能源汽车的两个战略大方向(护城河)就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车企不管怎么竞争,都是在这两个方面做文章:
电动化方面,我国已经积累了较大的产业优势,从动力电池体量看,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稳据6席,市场份额达63.5%,但这个方向就怕弯道超车,正如我国利用锂电弯道超越油车一样。
电动化新技术代表之一就是固态电池,因为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特征,所以可以说是锂电的终极路线,尽管产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日本、美国这块的技术已经领先我国,虎视眈眈地想借用固态电池技术弯道超车,打破我国的优势地位:
日本丰田是当今全球拥有最多相关专利的企业,按照计划,丰田将在2027—2028年开始销售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可实现充电10分钟以内,续航达到约1200公里。此外,全球固态电池专利数持有者第二、第三名也都是日本公司。
美国固态电池公司Ampcera、QuantumScape等也都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其中QuantumScape在去年宣布其固态电池成功通过了德国大众公司严苛的50万公里耐久性测试,电池循环寿命在1000多次,容量仍可保持在95%以上。
智能化方面,昨天已经深度解读过无人驾驶的全球竞争,目前主要是美国和中国的竞争,也是争夺未来产业链优势的重要一部分。
别看新能源汽车还在疯狂内卷打价格战,但依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面对虎视眈眈的日本和美国,我国必须不断地把新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地自我创新迭代,否则辛辛苦苦二十多年积累起来的产业链地位就会在一夜之间崩塌,正如当年苹果对诺基亚的取代。
要稳住经济就要持续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当前已有的并且比重持续提升的战略新兴产业就是新能源汽车;而要稳住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就要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保持技术优势;当前以及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的升级(固态电池)和智能化的升级(无人驾驶)。
一句话,发展固态电池、发展无人驾驶关系到我国战略支柱性产业的全球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