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升级VIP | | 手机B2B WAP手机版 | 无图版 | RSS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其它资讯 » 正文

回顾2021 盘点2021年十大商业事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3 查看手机版   浏览次数:379
2021年在反复的跌荡与升腾之中就这样结束了。如何回顾这一年,也许你会发现,有很多的故事已经写满了喻示。过去的这一年它就像一个浪荡子,有的人对它痛恨,但也有人为它着迷。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人,但一
 2021年在反复的跌荡与升腾之中就这样结束了。如何回顾这一年,也许你会发现,有很多的故事已经写满了喻示。过去的这一年它就像一个浪荡子,有的人对它痛恨,但也有人为它着迷。
 
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个人,但一定会有莽撞的人上错了车。
 
总而言之,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必为打翻的瓶伤心,也需要放下曾经的侥幸与喜悦,更值得探讨的是,过去的这一年,哪些故事意味深长,乃至于成为打开了一道缝隙的明天之门。
 
如果中国经济是一趟高速运行的列车,核心产业就是它的驱动轮。从中国制造到到互联网大潮,几十年的发展,这趟列车从“绿皮”换成了“高铁”。2021年也许又成为一道分水岭,换回去是不可能的,但是车速也许会慢下来。
 
在这两年疫情的折磨与催化之下,从宏观到微观,从产业到企业,某些领域的转弯已经开始了吗?拐弯的时间点来了,但是绝大分的乘客可能并没有感觉。
 
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2022年的方向,几乎所有的解读都聚焦了一个字“稳”: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被提升到新高度。在中国市场,政策之手可能比市场之手更有效,这是中国模式。对于2022年,要“让经济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要慎重出台限制性、禁止性措施,避免政策单兵突进”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2022年将相对回归常态。预计2022年GDP增速在5.2%左右,正式步入“5时代”。从更大的背景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高速增长,“人利”和“后发优势”逐渐消退。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知死,焉知生。盘点2021年的十大商业事件,在过去的艰难与灰烬之上,无论是谁,都需要看得更远,再次启航。
 
01
 
反垄断大棒
 
反垄断,估计是2021年经济大合唱当中的最高音部分。而这个高音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表面上被看到的部分,而看不到的,是冰山的绝大部分。
 
4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阿里巴巴的反垄断处罚金额为182亿,这是中国反垄断史上的最大罚单。有文章写到,阿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整个行业却睡不着了。
 
其实,即使终于靴子落地,但无论整个行业还是阿里,都越加“睡不着”。果不其然,182亿只是一个开始,紧随其后的,美团、腾讯、字节等等一众互联网明星企业纷纷走上被政策监管审查的道路。
 
10月8日,针对美团因“二选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出了34.42亿元的罚单,这也直接导致美团三季度巨亏99.94亿。
 
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反垄断将会被常态化。11月20日,国家反垄断局挂牌成立后的第三天,“一把火”烧到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字节跳动等巨头们的头上。对43起互联网领域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案进行行政处罚,单一案件顶格处罚50万元。
 
对于反垄断的处罚,可以理解为监管层面对自由经济的干预和调整。反垄断从2020年开始,到2021年,被罚者大多为互联网企业。这些年,互联网企业高歌猛进,做了二十年的“野蛮人”。这二十年中,凭借着天然的光环,互联网企业几乎得到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方方面面的照顾和关爱。最优秀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挤破脑袋涌进互联网大厂,而税收、招商引资、政策环境等方面也让互联网明星企业吃尽红利。
 
这样的趋势之下,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资源挤占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反垄断只是手段,是巴掌,背后的动机和意图,在于从支持互联网经济向支持科技创新在内的实体经济切换和倾斜。
 
02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巨头的责任
 
8月17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在共同富裕的大旗之下,头部企业开始拿出应有的姿态。
 
4月19日,腾讯在其官方微信号宣布,再次启动战略升级,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首期将投入500亿元,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推动战略落地。
 
8月18日,腾讯宣布再增加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并深入结合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在乡村振兴、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教育均衡发展等民生领域提供持续助力。
 
9月2日,阿里宣布在2025年之前,投入1000亿用来实现共同富裕。其十大领域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经济发展、高质量就业、弱势群体关爱和共同富裕发展基金。
 
不过,腾讯和阿里均号称拿出1000亿致力于共同富裕,但看其声明其实更多是偏向在,只不过投资的方向变了,原来投资致力于短期收益最大化而现在投资于与民生相关以及与国家需要相关(例如芯片)。
 
在今天的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文章认为,在美国,社会顶端1%的人群占据了社会总财富的50%,在欧洲,战后黄金时代建立的福利国家体系摇摇欲坠。一些发展中国家,拉美、非洲、中东等等,赤贫人口被大量生产出来。经济学上的“无用人群”规模日益扩大。
 
在中国国内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来自于宏观层面,中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产业升级正在进行当中,9亿多人尚未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的经济蛋糕还需要做大;
 
第二,新技术对传统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技术进步造成了高科技企业(或者数字化企业)与传统企业生存状态的巨大差异,从而带来工人阶层的巨大收入差距。经济学上所谓的无用人群是指处于低端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无法进入高附加值行业的劳动人群,甚至包括陷入中年危机的人群。无用人群与高收入人群的比例在扩大。
 
绝大部分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应该是缩短贫富差距,提高中低人群的收入水平,对企业界来说,真正意义上对“共同富裕”的应有行为是提高普通员工的收入水平;而对政府来说,则应该是改善社会福利,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成本。
 
03
 
教培资本的湮灭
 
从2020年到2021年,在疫情钝刀子割肉一般的折磨之下,娱乐,旅游,酒店,影院都苦不堪言。但是,没有最苦,只有更苦。教培行业的翻船,谁也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时代就是翻滚的巨浪,船翻了不要紧,只要人还活着。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双减”意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将学校拉回教育主战场,不能让教培机构再造一个教育体系。”
 
校外教培机构“三不许”:假期不许开课、培训机构不许上市、不许打。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发布,靴子落地,在线教育开启了上百万人的大撤退,从教育行业巨头到互联网大厂(字节等),无一幸免。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曾略带悲情的说,“我们的公司配不上我们的高管和干部了。”高途发出公开信,创始人陈向东表示,再次走到存亡边缘,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裁员和转型成为这个近万亿市场的关键词。
 
11月4日,俞敏洪在朋友圈转发《当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时写道: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献给了乡村小学,已经捐献近8万套。对于俞敏洪而言,他急需在短时间内带领庞大的新东方找到新的方向,裁员4万人只是开始。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有人说,牺牲了中小学阶段的校外教培机构,是为了让中国的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相对公平的校内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必须坚持公平优先,而非逐利。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职能,不承担选拔、筛选功能,均等化是基本要求。在这个阶段,如果任由校外培训机构制造焦虑、超纲培训,破坏的将是整体教育生态的均衡。
 
假设小学一个班30人,29人都上了培训班,剩下那1个是去还是不去?培训机构在资本运作下,直接砸年薪百万从公立学校挖名师,搞得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人心浮动。这就是“剧场效应”。前排的人站起来了,逼着后排的人不得不都站起来。于是,整个社会的教育生态平衡就被打破,朝着两极化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义务教育被“资本化之后”,校外补课培训成了资本的赚钱机器,生得起养不起成为年轻人更加坚定的观点,对国家的人口政策也十分不利。
 
牺牲了教培行业的过度扩张,是否能改善教育公平,还需要让时间来回答。
 
04
 
房地产行业的第一只骆驼
 
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根稻草。
 
2017到2018年 ,恒大集团疯狂激进,这一年,中国恒大的股价达到了历史巅峰时刻,最高达32.50港元,许家印以2900亿元的身价首次登顶中国首富。
 
2020年恒大现金流隐忧开始暴露,对于快速扩张带来的负债问题,恒大高层也是早有担忧。去年8月,央行与住建部推出了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 “三道红线”。
 
进入2021年,恒大的问题犹如毒气攻心之人,肉眼可见的疥疮好了一个又冒出一个。此起彼伏的问题让恒大满头包,所有问题的原因只有两个字:没钱。
 
到2021年8月份,49家由恒大地产直接控股的地方公司成为被执行人。恒大兰州、合肥、南宁、黄冈等地方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还被限制高消费。
 
9月21日,中秋节这一天,许家印终于发声,给所有恒大人写了一封家书,“恒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但他坚信“恒大一定能尽快走出至暗时刻”。
 
到了12月份,恒大的资金纾困依然没有得到解决。12月3日晚间,许家印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迅速约谈,并同意向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组。
 
恒大自己搞不定,或许会拉上国家队一起帮忙,无论救活也好,瓜分也罢,恒大这只骆驼需要多少血,还有多少肉,总不能让它一死了之。
 
12月26日,许家印在恒大例会上表示“绝不允许恒大任何一个人躺平。”躺不躺平大家不知道,但至少恒大能不能被扶起,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恒大是不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目前还不好说,但恒大的教训具有深远的警示效应,蒙眼狂奔,高速周转,高杠杆,十个瓶子八个盖子甚至只有五个盖子,这就是房地产企业做大而不强的基本套路。即使把戏玩砸了也没关系,毕竟牵扯面太多太广,尤其是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大而不能倒,在钢丝上走,即使掉下去,下面也一定会有人托着。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了未来的三重压力:
 
第一是需求收缩: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出口降低,内需(尤其是线下零售酒旅等)也遭受打击。
 
第二是供给冲击:2021年8月份全国各地的限电即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的直观表现,由于上游的涨价导致生产降低,供给端遭受冲击。
 
第三是预期转弱。所谓的预期转弱,代表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
 
从这三点来看,未来的经济压力非常巨大。但房地产依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以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可能含蓄地表达了2022年,对房地产行业的维稳政策,也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决心。
 
05
 
直播带货的花活与污垢
 
直播带货,在2019年兴起,2020年巅峰,2021年即开始回落。对于电商直播带货,笔者始终持冷观态度。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即有媒体揭露,直播带货的背后有一条充满了“猫腻”的割韭菜连环套。
 
可花钱刷带货销量,增加观看人数、互动评论、点赞关注,涉及抖音、淘宝、快手等多个平台。花费16元便可增加1万淘宝直播间的观看人数,2元增加1万个点赞;百元可在抖音直播间增加1000名观众,花费30元可显示“不断去购买”的假象;20元可在快手直播间增加100观众,0.5元可发送自定义弹幕一条。
 
2021年,薇娅和雪梨的倒掉,一定是直播带货行业的重大转向和重建之始。12月23日,浙江省消保委约谈淘宝、拼多多、快手、京东、抖音五大平台及相关主播,点名李佳琦直播间内商品标签不规范。
 
肉眼可见的趋势是,监管对头部主播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
 
直播依然会存在,但流量会重新分配,带货的过程会拧去水份,剥离猫腻。而这样的趋势之下,考验头部主播真正能力的时候来了。在兼顾商家利益,在没有绝对价格优势的情况下,主播能卖多少货就要看自己的魅力和粘性。
 
另一方面,大量的腰部和基层主播,结合商家自营直播,也许会迎来更健康的发展。
 
06
 
新零售的坑与新消费的忧
 
新零售,还能新多久?
 
按照马云的定义,新零售即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没有纯粹的线上电商,也没有纯粹的传统线下企业。电商巨头要吃进线下的传统企业,而线下的实体也需要开辟线上的通路。
 
时至今日,新零售的发展走过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式的数年时光。情形,似乎正在退潮。
 
马云讲五新之时,正直阿里如日中天之日。其后第二年,阿里便大举进攻线下,收购或持股大量线下企业。但这么多年来看,似乎阿里也没能为线下的实体带来多么深刻的技术赋能。大润发依然还是那个大润发,银泰依然是偏安浙江的银泰。而在反垄断的大棒之下,巨头的结盟已经在悄然分解,腾讯退了京东,阿里是否也要让麾下的各路小弟各奔东西,各谋生路?
 
线上的依然聚焦线上,线下的还是要打好地面战,饼画得太大,如果真信了,也许会掉进镜花水月的深渊。
 
零售的逻辑还是在于选货与服务,没有这两点,其他都是空谈。
 
2021年,注定是苏宁的剧痛之年。
 
7月29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黄明端出任董事长,原苏宁易购高管任峻任总裁。张近东彻底退出。
 
苏宁易购的倒下,可以看成是传统零售大举线上化的失败案例。在京东,阿里,拼多多这些天生具有电商基因的新贵们面前,苏宁做电商还是嫩了点,苏宁易购也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主营业务本就处于夹缝之中,外部又啥都想玩一脚,结果把自己玩死。
 
当新零售的妖孽之花食之中毒的时候,再来看新消费品牌的隐忧。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但是,这过去的一年,从茶颜悦色到完美日记,新消费品牌也都遇上了麻烦。上半年,元气森林所谓的0糖被质疑虚假宣传。11月18日,完美日记的运营公司逸仙电商披露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净收入同比增长6%为13.4亿元,净亏损3.618亿元。12月份,泡泡玛特因为虚假宣传而被罚20万元,市值较高点蒸发了800亿港元。11月份,茶颜悦色宣布关店87家。
 
新消费品牌本身没有错,其错误的在于一以贯之的“”化经营思维,营销成了全部。
 
当茶颜悦色之类的新消费品牌具备了广泛的市场知名度和口碑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去网红化”。网红,意味着喧嚣,意味着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潜在地意味着并不稳健。
 
在初创期的品牌,不遗余力地成为网红是最为“取巧”的策略,网红的本质是在于“营销”,只要在营销上有足够新颖的创意,能够搏眼球,吸引流量,营造话题就可以成为网红。
 
但是,当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之后,光有营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回归到商业经营的本质:管理、产品创新、扩张与收缩的控制等等,都需要企业扎扎实实埋头苦干,聚焦于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而不再是沉迷于网红的流量所带来的快感。
 
新消费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基本功要练,在新的一年,耐心做时间的朋友。
 
07
 
新能源汽车:风口与泡沫
 
12月18日,在苏州的蔚来NIO Day上,蔚来全新轿车ET5亮相并公布了售价,但是,李斌的一段话惹恼了众人,由此,这个出行教父被称为2021年“最飘”的人
 
李斌说:我完全不明白,现在大家为什么还买油车?这是有多怀旧才会买油车,油车除了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
 
李斌在回答媒体关于造车门槛的话题时,他认为400亿才是可持续、有竞争力的现金储备。蔚来汽车市值3000亿,月销量突破1万台,手上还有500亿现金,难怪李斌“飘起来”。
 
今年4月份,雷军宣布,压上全部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未来十年,小米将投入100亿美元造车,自己已做好了再全力冲刺至少5到10年的准备。
 
声称不造车的华为也赤膊下场,并且宣称造出了“可媲美百万豪车”的自家新车。
 
12月23日,华为深度赋能的高端AITO品牌首款中型豪华SUV——“问界M5”正式发布,并公布预售价格,后驱标准版25万元,四驱性能版28万元,四驱旗舰版32万元。该车是首款搭载华为最新鸿蒙生态(HarmonyOS)座舱的车型,对于在汽车业投石问路的华为至关重要。
 
发布会上,余承东用了70分钟介绍问界M5,激情洋溢,自信满满。很显然,华为在手机上失去的,想要在汽车上找回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2.7%,高于前10个月。这一数据,标志着历史性突破,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新能源汽车看上去是一片刚刚打开的广阔蓝海,但竞争已经开始红海,无论传统汽车生产企业的加入还是不断涌现的造车新势力,两三年之后必然会有一批造车者烧光资源之后成为炮灰。至少到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还是小头。
 
08
 
芯荒与突围
 
7月29日晚,华为P50系列新机P50、P50 Pro正式亮相,搭载麒麟9000芯片及高通888芯片,售价分别为4488元、5988元起,但遗憾的是,P50系列不支持5G。
 
“在美国的四轮制裁下,限制华为的5G手机,导致新手机只能当4G用。”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
 
华为手机,依然处于严重缺芯之中。
 
2021年,缺芯似乎不仅仅是华为一家的事,全球都在闹芯荒。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高盛的报告,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首先发生于汽车行业的全球芯片短缺,已影响了从钢铁和预拌混凝土到空调、啤酒厂、肥皂制造业等169个行业。
 
疫情发生之后,导致汽车厂商调整销售预测,向芯片代工厂提出减产要求。于是,芯片代工厂将原本给汽车厂商的订单留给云计算、消费电子等信息产品。进入2021年,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后,汽车销量出现反弹,而芯片代工厂已经无力增加供应汽车产业的芯片需求,如此循环,汽车行业成为了此次缺芯潮下首当其冲的行业。
 
全球疫情,让中国的代工企业赢得了分食的机会。
 
由于美国的制裁,中国芯片企业在先进制程工艺上很难突破,但28纳米及以上工艺制程,是全球需求的核心,很多需求甚至采用65纳米、90纳米、130纳米的工艺制程就可以了。8寸晶圆厂所对应的生产工艺制程为90纳米及以上,目前,全球的8寸厂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根据SEMI统计,2021年8寸晶圆产能中国大陆占大多数,为18%。并且,中国大陆在28纳米半导体产业链上可以做到自主可控。由于海外代工厂开工率不高,一些海外订单也转移到中国。
 
10月19日,2021云栖大会上,阿里旗下“阿里平头哥”发布基于ARM架构的自研通用服务器(CPU)芯片倚天710。但目前中国国内可以制造出几十nm工业设计的芯片,最高也是十几nm,所以对于7nm或5nm工业设计的芯片,目前无力制造,而制造10nm工艺设计芯片以内的发言权与控制权依然掌握在美国手中。
 
台积电与韩国的三星虽然能够代工5nm工艺设计的芯片,但光刻机的控制权也在美国。所以,在高端芯片的生产上,中国企业依然受制于人。
 
09
 
行业的冒进与收缩
 
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称,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0.1%。由于疫情的影响,餐饮市场规模2020年下滑15.4%至4.0万亿,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从2020年至今,餐饮酒店行业坎坎坷坷,可能是整个餐饮行业最艰难的悲歌。乃至于餐饮品类当中的代表,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在今年也要不停地鸣金收兵。张勇勇于坦白承认:我对形势误判了。
 
11月份,海底捞宣布关店300家,行业一片哗然。这是海底捞成立27年以来关店数量最多的一次。在海底捞之前,呷哺呷哺也宣布关闭200家并且今年不再拓店。后来,又有茶颜悦色宣布关店87家。
 
12月份,在上海被评为“最佳美式餐厅”的新元素宣布停运。其公告称,因为疫情原因,公司运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处在严重经营亏损和陷入资金链断裂状态,并按照相关国家法律规定,进入破产清算流程。
 
整个餐饮行业在冒进之后迅速地收缩。
 
对线下餐饮来说,有许多进驻到商场渠道,而作为人流密集的商业综合体,人们聚集的意愿在这两年大幅度降低,商场的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商场餐饮早已进入存量时代,据有关数据统计,商场中能够盈利的餐饮品牌仅为20%,剩下80%的铺位则常年“城头变幻大王旗”。
 
在这种大环境的涤荡之下,餐企进入“阶段性收缩”,也是为了及时止损,以求能度过接下来的“寒冬”。
 
另一方,餐饮企业承压还来自于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今年以来,肉类、蔬菜价格普遍大幅度涨价。甚至包括调味品企业也纷纷宣布涨价。
 
有机构对10家知名餐饮酒店企业调研显示,这些公司总营收下降了24%(与设定的基准期对比),总营业利润下降了88%。在10个样本公司中,有4家亏损。
 
在后疫情时代,餐饮企业尤其需要谋定而后动:
 
第一,战略收缩,保持稳健的现金流。关店并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剔除掉不良资产,关掉不盈利的门店是及时有效的止损。在困难时期苦练内功,扛过冬季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想方设法开辟新的渠道。做能赚钱的生意而不是瞎折腾去尝试新的多元化。比如说,对海底捞来说可以加大线上运营力度,利用第三方平台,发力自嗨锅形式,但也应该谨慎进入新品类的投入和研发。
 
对当下的餐饮企业来说,练好内功是首位。当规模发展越快越大的时候,内部的隐性矛盾越多。打胜仗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一停下来问题就立马暴露。这个时候,正好可以整理内务,为了下一次奔跑减少内耗,很多以前很难推行的改革制度,乘势速度完成组织变革。
 
10
 
退休的这一年
 
钱赚够了,不仅仅是财富自由,更重要的是理想自由。
 
2021年,大佬们看透繁华,享尽权柄,开始退隐了。
 
11月5日,张瑞敏正式宣布辞去海尔集团董事长职务,今年72岁的张瑞敏为海尔服务了37年;12月9日,娃哈哈集团官网宣布,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仍为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让出了百分之八十的权力。
 
张瑞敏和宗庆后都是40后,年龄超过70奔向80。无论海尔还是娃哈哈,老一代的创业企业家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们在上个世纪打下的江山,在下一代的手中能否继续辉煌,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一年,不仅仅“老人家”退休,少壮派也纷纷交手自己的王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去了。
 
今年3月,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他在致股东信中说:而今一晃已过不惑之年了,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也许已经不太可能了,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5月份,张一鸣辞任字节跳动CEO,11月退出字节跳动全球董事会。张一鸣说,卸任CEO之后,在聚焦远景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长期的事情之外,我也能更容易从外部视角来观察公司。希望大家把创业的过程当作同行去欣赏风景的旅行,希望大家支持我在这旅行中的“旅行”。
 
10月份,宿华卸任快手CEO,王小川卸任搜狗CEO。
 
这几位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作为创始人,纷纷退出核心管理位置,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他们退而不休,将企业经营中的具体事务交给值得信任的人,自己从事更加宏观的思考,或者开放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互联网行业在退潮,发展壮大并不容易,接下来要收起锋芒,寻找第二曲线。
 
退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超脱。
 
11
 
结束语:熬到春暖花开
 
2018年的时候,任正非说,那一年是熬过来的。而2022年,似乎依然要熬下去。
 
有乐观的观点预计2022年消费应该会出现恢复性的增长。虽然恢复到什么样的程度,尚不可预知,但我们相信,自助者天助,无论如何,熬过去,活下来,才有可能看到新的曙光。
 
注:文/老刀,文章来源:首席商业评论(公众号ID:chreview)。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切它网B2B平台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 联系 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最近更新
精华推荐
点击排行
公司新闻
 
 
内容声明:切它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内容由店铺经营者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点此联系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隐私保护 | 付款方式 | 商人社区 | B2B大全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昌龙网络科技(工商执照:91110108563650744D)网站联系邮箱:
©2006-2017  QieTa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www.qieta.com.cn.
京ICP备06040658号-15 ,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