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毛选》放到一个武侠世界里,那它绝对算得上是最顶尖的武功秘籍,是那种动不动就“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武林宝典。
它不仅有思想理论,还给你配套操作手册,关键的是,它还不像一般武林秘籍那样喜欢装逼,非得给你整个很高的门槛,要么先挨一计玄冥神掌,要么得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有的还得需要你懂外文,好像高深武功的天然属性就把无产阶级工农子弟兵排除在外一样。
这一点《毛选》不同,它并没有很高的门槛,而且本质属性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里面的很多思想观点并不复杂。
比如“以斗争求团结”、“为人民服务”、“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等,你说这些理论有多高深么?
不见得。
只要稍微有些生活阅历和经验,你给他解释一番,大家都能听得懂,不会动不动就得先打通奇经八脉。
这是《毛选》低门槛的地方。
但是同时它又有它艰深的一面,就是说入门极易,精通却又是极难。
这一点你读的越多,感触就会越深刻。
从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很多思想理论,也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之中,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这个过程绝非数年之内就可以完成的,一个很小的观点或者理论,可能都要经历至少十年一个单位的周期,去不断的实践和完善,最后被历史无数次证明过后,才会保留并延续下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毛选》又符合一个基本的客观规律:真理都要经过千锤百炼。
当然,真理都是相对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但是只要是真理,它就必然不会是速成的,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如果你没有主角光环,你要想练好,那动不动就是数十年之功。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创造真理固然困难,然而你就是学习真理,也同样是无法速成的,它也需要一个非常艰难和辛苦的探索过程。
比如《毛选》里时常提到主观主义,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因为这个主观主义的臆想,就接连发生过三月失败、八月失败的惨剧。
到了苏区时期的古田会议,毛泽东那是再三强调了主观主义的危害:
“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至于党内的主观主义的批评,不要证据的乱说,或互相猜忌,往往酿成党内的无原则纠纷,破坏党的组织。——《毛选第一卷,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而且没过多久,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里,毛泽东再次苦口婆心的强调主观主义的危害,并且还附上了解决主观主义问题的方法,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里面连调查的时间点,要怎么请人,怎么记录都给你说明白了,按理说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很快解决才对,毕竟操作手册已经给你整出来了,最难解决的问题已经完成了。
可是实际上呢?
我们对那段历史比较熟悉的话就会知道,主观主义出现以后,不但没能及时刹车,而且还越发的泛滥起来。
博古这种完全不懂军事,李德这样完全不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居然可以拿着几幅并不精准的中国地图,就开始盲目指挥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
你看吧,这不是正好应了毛泽东那句话:“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主观主义有两种典型的表现,一个是教条主义,另外一个是经验主义,它们的出现和泛滥,曾给中央苏区带去了灭顶之灾。
后来直到长征结束以后,成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体系,主观主义的泛滥才开始有了被遏制和纠正的可能。
但是即使是遭遇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的重大挫折,对于纠正主观主义作风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实际上纠正起来却依然废了很大的力气。
延安整风的头号课题就是要纠正主观主义,而这个整风运动从1937年就开始筹备,直到1942年才初步完成。
期间,为了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你们以前那些苏联回来的所谓“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们,不是说什么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吗?
那我就用你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来告诉你们,你们到底错在了哪里。
后来又为了能有理有据的说服别人,毛泽东收集并整理了自1928年六大以来,到1937年整整十年里,所有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决策的历史史料。
哪些文件和命令的发布,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造成了什么样的事实,都可以从这些历史材料中复盘出来,
最后,又通过组织干部成员们大量的学习,耐心细致的说服,才在经过五年的准备、开展、训练之后,实现了整风运动想要的结果,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流毒才得到基本的肃清。
然而即便如此,期间还是发生了“抢救运动”这样的过火现象。
我们把时间拉长一下,就会发现即使从古田会议正式严厉地提出这个问题开始,直到真正在延安整风中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前后就历时了12年。
不仅仅是主观主义,如果我们把《毛选》里解决的那些实际问题,从产生一定的恶性影响,到正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始,直到基本解决,我们还不能说完全解决,那时间动不动就是十年以上,至少也是数年以上。
比如单纯军事化思想,其实也是直到延安整风以后,才能勉强说是基本解决。
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自由主义里说的“背后乱说人家坏话的习惯”,那也需要很多年在党内、军内的反复不断地强调和说服,才能把风气逐渐纠正过来。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一翻,第二卷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毛选》文章,开始从理论上说明统一战线的问题了,最早我们至少可以追溯到1935年底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其中就对“民族统一战线”作了单独的理论说明。
此后,在《论持久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里,又详细的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统一战线的原理和应用。
而这些文章,都是针对当时具体出现的实际问题而写的,写的时候就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了。
可是当大家再读到第四卷的时候,又发现里面有一篇《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的文章,里面纠正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什么呢?
其中一个就是宣传中提什么“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结果就在这样的口号下,政策上就严重伤害了中农、富农、甚至知识分子的利益。
而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948年,中国都快迎来全新的解放了,还有人在那里掰扯“贫农打江山,坐江山”的封建口号,不但不强调联合社会各阶级一起建设新中国,口号里还把国家看成封建时代的“私有江山”这种性质,你说这错误严不严重。
而且带头犯这种错误的,还是高层领导。
我们随便算一下时间,从1935年到1948年,统一战线就算是用,也应该用得得心应手了吧,可是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通读一遍《毛选》以后,我们会看到,很多错误它会重复不断的犯,似乎周期性的就要给你来那么几次。
而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来在实践中基本解决这些问题,短则数年,长起来则动不动就是数十年。
有的问题如果我们再把时间线拉长更久,甚至能掰扯上百年,才能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理论。
而这些思想和理论,动不动的又得经历数十年的光景,才能在实践中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
生活场景中也是如此,我自己就有这种深刻的感受,就拿《毛选》中我提得最多的“矛盾”理论来讲,实际上只要细心整理,它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
但是如果你要精通并运用,却又是一件极难的事。
有时候困扰比较多时,我也不断的告诉自己,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
可是一旦实践运用中,不但常常忽略了次要矛盾,甚至很多时候直接抓错了主要矛盾,这种错误还间歇性的去犯,重复性的去犯。
为什么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其实《实践论》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低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选第一卷,实践论》
其实这就是一个修炼“绝世武功”的过程,动不动就要耗费几十年的时间一样,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我们如果用心去体验这个规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时间的,通过学习理论、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或许能减短这个过程,但是却一步都不能省略。
这就是“绝世武功”动不动就要练上几十年的秘密,而且有时候练了还不一定就练成。
那种在抖音上,看到一些包装过的“务实版鸡汤”,就跑去人家朋友圈里跟人家一起卖金矿的现象,是不符合我们上面说的客观规律的。
这不是速成,而是赤裸裸的割韭菜。(作者:小庄)